|
2021年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2021年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 仕達未來教育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培訓熱線:0851-28224366 1. 隨著世界經濟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時代的轉變,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了“知識經濟”概念,與該概念相關的不正確論述是( )。 A.“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模式是單向直線型,即研究——開發——生產——銷售,而不是縱橫交錯相互作用型的 B.“知識經濟”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知識和科技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認識 C.“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更直接地取決于知識的投資,知識可以擴大傳統“工業經濟”生產要素的生產能力 D.“知識經濟”時代高度重視信息與技術的發明、傳播和使用,經濟成功的因素比“工業經濟”時代更加取決于收集和使用知識的效率 2. 關于一個國家貨幣的貶值或升值,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本國貨幣貶值有利于本國外匯的增收節支 B.本國貨幣貶值有利于本國不斷擴大出口 C.本國貨幣升值有利于本國進口外國技術設備 D.某國貨幣升值對持有該國幣種債務的國家有利 3. 以下不屬于宏觀經濟指標的是( )。 A.CPI B.PPI C.CPU D.GDP 4. 美國次貸危機中的“次”是指( )。 A.貸款人的第二次貸款 B.貨款人的收入較低、信用等級較低 C.貸款機構的實力和規模較小 D.貨款機構的信用等級較低 5. 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資源配置的全球化,其內容大體可以分為 ( )。 A.生產的全球化 B.貿易的全球化 C.文明的全球化 D.資本的全球化 答案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 知識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區別于傳統的創新發展模式,后者往往是單向直線型的,即從研究成果走向開發,再轉進規模生產,產品進入銷售市場。而知識經濟中創新發展模式是辯證的相互作用型的,即創新過程中諸多環節,如研究成果、設計開發、試驗生產、市場銷售等之間的關系是縱橫交錯、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故 A 項的論述不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D 解析: A國貨幣升值,A國在償還債務時,需要的本幣與之前相比變少了,所以對持有該國債務的國家是不利的。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經濟常識。 宏觀經濟指標是體現一國或地區經濟情況的一種方式,主要指標包括國民生產總值 (GNP)、國內生產總值(GDP),通貨膨脹與緊縮,投資、消費、金融、財政等指標。A選項,消費者物價指數(CPl)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是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B選項,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D選項,國內生產總值(GDP)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C選項,CPU是計算機中央處理器,與宏觀經濟指標無關。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 4.答案: B 解析: 美國次貸危機主要是由于近年來許多美國抵押貸款發放次級貸款的借款人而失控,造成;而依照次級貸款的定義,這些所謂的借款人皆依照綜合標準評量過,其能力不足以償清貸款。因此次貸危機中的“次”主要是指收入較低、信用較低的貸款人。因此選B。 5.答案: ABD 解析: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資源配置的國際化,以資源全球合理配置為核心內容。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資本的全球化,故正確答案為 A、B、D項。 |